中国投资网 财经 专访|制片人魏巍:《人生之路》的重塑与破局

专访|制片人魏巍:《人生之路》的重塑与破局

“上海出品”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人生之路》自在央视一套开播以来,收视率与话题度齐齐走高。这个改编自几十年前的经典文学的故事,再一次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喜怒哀乐。

该剧取材自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下于上海立项,获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扶持,并在上海开机。继《平凡的世界》之后,“上海出品”再续与路遥经典作品之约。

作为70后,该剧总制片人魏巍,第一次接触小说《人生》还是在大学时代,那时他的阅读感受很深,一个问题萦绕在心中:“年轻人在梦想幻灭后,要怎么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剧照

在魏巍看来,《人生》和1980年代初的一些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特质,“那个年代很多文学作品还停留在伤痕文学的阶段,但《人生》是面向未来的。路遥敏感地抓到了当时一代年轻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这个作品在《收获》发表后,引起了全国性的大讨论,而如今小说刊登40多年,“它和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困扰苦恼:如何打破这种阶层的固化,如何实现人生更高的梦想,依然是有强烈的共情。”

从《人生》到《人生之路》,剧本在原著时空上做了大幅的延展,人物做了大量重塑,魏巍坦言:“压力非常巨大”。“因为可能大家对待经典文学作品,会比较期待原汁原味。但从影视改编的角度来说,经典本身有着多维度的内涵,我们在每一个时代,用新的视角去解读经典,以期对当下时代有崭新的启迪意义,这才称得上经典改编。”

“既然选择了这条方向,无论多难都要走下去。”从2017年着手改编策划,与编剧沟通,直到2022年开拍,《人生之路》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剧本开发,剧本调整少说几十遍。阎建钢导演进入后,又花了很长时间进行二度创作,写了将近四十万字的导演台本。据魏巍介绍,虽然此前他与阎建钢没有过合作,但阎建钢在拿到剧本的第三天,就约了魏巍见面详谈,“看你们这个剧本,我最在意的是,你们的创作方向能不能吸引当下的年轻人,”阎建钢说,“看完前两集的剧本,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找到答案了。”《人生》的小说于1982年刊登,1984年被拍成了电影。阎建钢是1982年读的大学。他跟魏巍谈到,他的经历和高加林非常相似。阎建钢是从部队走出来考上的大学,他也曾遭遇拒绝和打击,“高加林当年所经历的那些痛苦,我自己有刻骨铭心的体会。”

陈晓 饰 高加林

旧人物的“重塑”

剧本上,原著人物的重塑是一大关键。原著中,读者更多从高加林身上看到的,是理想被压抑,青春无法释放没有出路。但当下时代,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未来的路在哪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物的调整是有必要的。我们几十年后,回望经典作品,是要把人物置于当代的眼光下进行审视和调整的。”

剧中的高加林(陈晓 饰),不再像原著中那么激愤,而是相对更内敛,面对伤害他会压抑着自己,又会有更多力量去重新找到自我。“高加林走到上海的过程,有点像路遥本身的经历,”魏巍谈到,“我们把路遥的人生经历,和高加林的成长经历做了融合。我们让高加林在上海完成自己人生的升华,其实有向路遥先生致敬之情,也为路遥先生和上海的渊源,做一个文学化的映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人物更加理想化了,实际上他是带着自己的文学梦想,走过一个又一个人生低谷,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命运暴击。“当然他的选择也让他承受了相应的后果,那就是他失去了金子般的姑娘刘巧珍。”

李沁 饰 刘巧珍

在原著中,刘巧珍是一个美好善良得让人心疼的陕北姑娘,而在改编时,编剧们赋予了巧珍(李沁 饰)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这个巧珍是敢想敢干的,加上她经商的聪明才智,都是她后来在上海这座大城市安身立命的要素。在魏巍看来,包括高加林和刘巧珍的分手,某种意义上,也是巧珍主动选择。“当她意识到高家林不属于自己时,她主动分手,她有着更强的主动性。”

马栓这一原著中比较功能性的角色,在剧中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人生之路》中的马栓(唐曾 饰),是一个有文化有理想,也有致富能力的农村青年。“这个人物的调整,实际上是辅助对刘巧珍的塑造。”魏巍说道。刘巧珍在原著里嫁给马栓,是一种万念俱灰后的自我放逐。“但在剧中,我们为这两个人物前期做了很多铺垫,让他们有一个互相走近和了解的过程。在剧中。巧珍被高加林抛弃以后,她对马栓的选择,实际上是想明白了:马栓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值得去爱的男人。”

唐曾 饰 马栓

面对人物的改编,部分观众自然会提出疑问。对此,魏巍表现得很坦诚。“高加林这个角色,不是一个典型的‘大男主’,他身上有足够的复杂性和争议性。这样一个角色,是我们改编时面临的重大课题。”

“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原著去呈现这个人物,可能大家会把更多讨论放在‘渣男与否’上,那我们作品要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就被模糊了;当然,现在对高加林进行改编,又会有另一种质疑:你柔化了这个人物,你不尊重原著。”

“‘高加林渣不渣’,我希望大家看完这部剧之后,不再有兴趣去问这个问题。”魏巍直言,“我希望观众看完这部剧,记得的是他们的父辈,那一代的年轻人的青春梦想,是怎样伴随着中国几十年的发展一步步走到今天。那种青春的成长和美好,痛苦与挫折,永远值得大家去回味。也希望年轻观众看完以后,会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青春未来。”

《人生之路》剧照

新人物的“破局”

在《人生之路》中,原创人物高双星(王天辰 饰),成为前期剧情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和戏剧线索。对此,魏巍表示:“高双星这个原创人物,是咱们编剧对这次创作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他看来,高双星的出现其实解决了两个问题。

第一,原著的核心冲突,是围绕着高加林当民办教师被人顶替这个事件。“‘民办教师’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名词了,当下的年轻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如果我们沿用这个核心矛盾设定,跟当下的观众是有距离感的。”魏巍表示,“高考冒名顶替就不一样,对今天的观众来说,这个事件他们能有强烈的感知,而且从改变命运的强度上,民办教师被顶替和上大学被顶替,这两者也不在一个量级,后者真的是被偷走了人生。”这一改编,就强化了戏剧冲突下的人物命运感,另外,作为贯穿全剧的戏剧钩子,大学被顶替事件,让整个电视剧的故事更有悬疑性和紧张感,更有故事张力。

第二,在人物塑造上,高双星这个人物成为了高加林的“镜像”,“我们是把高双星作为高加林的镜像人物在设计。从一出场很亲密的好兄弟,到走上不同的道路,这是我们在续写和扩展原著戏剧空间时,最重大的一个人物关系设计和戏剧结构调整。”同时,高双星的故事线,也将戏剧空间拓展到了上海。魏巍谈到,《人生之路》将戏剧舞台放在上海,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想把《人生》这个故事,局限在一个地域文化中。我们希望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讲述一代年轻人成长奋斗的故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正值高速发展之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缩影,“而陕北、上海从文化生活风貌各方面都有反差和对比的两个空间,能很好地承担我们创作上的需求。”

王天辰 饰 高双星

谈及戏剧空间,《人生之路》的置景过程,殊为不易。该剧光是在陕北的置景,就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魏巍回忆:“我们在陕北都是实景搭建,窑洞是在当地实地勘察,找到合适的窑洞,从农民手里租下来,然后一点一点地改造。门窗、家具,甚至演员的服装,很多都是从当地农户家里收的旧货,为了追求真实的年代质感。”他自信表示,“我们这次在陕北的景,都是在其他陕北题材影视剧里没有出现过的。”

尤为有意义的是,《人生之路》在榆林市清涧县取景拍摄,这里是路遥的故乡。该剧拍摄完成后,在当地留下了一系列拍摄场景,最终形成了可串联起来的主题景点,目前已交给当地文投集团运营,将打造全域路遥文化旅游。“做《红高粱》时,我们觉得特别有意义的是,给当地政府留下了一座4A级的景区:红高粱影视基地。当时在高密拍摄时,当地政府也是配套建了一座影视基地。现在它已经是当地一个热门的打卡景区了。”魏巍表示,其实路遥的老家清涧县一直有打造路遥文化旅游的愿望,也一直在做相关的工作,但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载体来完成。“所以得知我们筹拍,当地政府是主动找到我们,邀请我们去看他们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我们也下定决心在当地拍摄,虽然增加了额外的工作,但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拍一部剧,为当地文旅事业留下可持续的文化资源,这在魏巍看来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距离路遥当年写下《人生》,已过去四十多年岁月,在魏巍看来,路遥以亲历者的状态,创造了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等经典文学人物形象,“但这些人物面临的问题,当时的路遥是无法给出答案的。”但几十年过去,我们再去审视文学经典时,是带着时代的眼光来回望小说,那么当年困扰那一代年轻人的很多问题,已经随着时代发展,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几十年来,中国巨大的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它给今天的年轻人带来了选择上和发展上的自由,当年路遥先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其实当下的时代,已经给出了答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