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上海高中篮球赛涌入2000名观众,这是体教融合最美的图景

上海高中篮球赛涌入2000名观众,这是体教融合最美的图景

竞技体育的魅力大抵分为两类:一类是源于高水平的对抗以及毫厘之间的胜负差距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另一类则是在成长道路上由青春热血构筑的感情羁绊。

举办7年之久的“Jr. NBA校园篮球联赛@上海”,就属于后者。

比赛现场。

3月12日,一场高中男子篮球的较量在上海体育馆内展开,最终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南模中学)58-52战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交大附中),时隔两年再度收获该项赛事的冠军。

“比赛开始前,无论是教练讲战术还是我们热身的环节,我的腿都还有点抖,直到跳球开始后才慢慢恢复。”荣获决赛最杰出球员的俞牧州,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以往,各个学校为自己的主队呐喊助威本是校园篮球独有的青春色彩,只是俞牧州和他的队友过去三年都没能体验到。

直到今年,当穿上印有校徽T恤的学生们再次踏入球馆,喊出每个学校独特的口号,甚至早已毕业的学长学姐来到场边加油助威,属于校园篮球的热血,终于回来了。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拿到冠军。

互相促进的“宿敌”

“冲进场内的时候感觉自己特别帅,大家欢呼声也很高,就很享受这样的氛围。”谈到赛前的入场仪式,交大附中球员王鸣轩觉得既兴奋又震撼。

兴奋的,不仅是决赛舞台实力相当的对手,更是现场涌现的2000名观众。而震撼的,则是CBA级别的专业场馆,冲入赛场时两侧喷出的干冰,观众席全暗后的现场灯光秀,以及MC喊出自己名字后球迷的欢呼声......

一位多年跟随CBA球队的记者同样被这样的画面震撼:“很多CBA球队的开场仪式都没这个专业。”

虽然只是一场高中联赛,但决赛的对阵双方都对得起如此隆重的开场。一方的南模中学是上海传统篮球名校,张大维、姚明等人都曾毕业于该校;另一方的交大附中则是上海中学篮球的“新贵”,二者可谓上海校园篮球的巅峰战力。

值得一提的是,交大附中正是在两年前的Jr. NBA决赛中击败南模中学,成为“王朝终结者”。按照交大附中学生邹昊鹏的说法:“两支球队近几年有一种宿敌的感觉。”

虽然交大附中男篮教练杨广觉得“宿敌”二字太过沉重,但并不否认两队在球场上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的良性竞争对上海的校园篮球是好事。如果没有我们,他们不会积极准备比赛,调整战术,调整理念。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许多比赛都是赢五六十分。”

这种说法从Jr. NBA联赛中得到佐证——在集结了上海地区公立及国际学校在内的共计12支沪上顶尖的高中男子球队的比赛中,两队都以5战全胜晋级,即便打到半决赛两队都没遇到什么阻碍,南模中学赢了外事学校31分,交大附中则赢了五爱中学18分。

不过强强对决并没有想象中的比分交错上升,南模中学一开始便在防守端频频造成交大附中失误,半场一度领先21分。

“我们可能不太擅长打一些逆风局,之前的比赛我们一直都处于领先,遇到这种逆风局可能会有些不太适应。”中场时邹昊鹏分析着球场形势。

但看似失去悬念的比赛又在第三节峰回路转,这一节交大附中坚决抓转换进攻,他们一节便将分差追到只剩10分。随着第四节末段沈文钧跳投命中,比分一度追到只差6分。

如果不是南模中学俞牧州和侍恒宇两大内线,在最后时刻连续抢到前场篮板,交大附中有机会完成一场神奇的逆转。

赛后一名交大附中的球员复盘比赛时说:“我们就是刚开始坑挖得太大了,不然肯定能追回来。”

如何应对压力,是一堂必修课

当终场哨响之时,比分定格在了58-52。对于场均得分接近70分的两支球队来说,这样的比分并不算高。

谈到原因,杨广给出解释:“孩子们终归不是很成熟,心态状态起伏会很大,这其实也是我一直很担心的事。”

对于两队大多数球员,本场比赛或许是他们高中生涯参加过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比赛。

2000名现场观众的呐喊声,让王鸣轩甚至听不清教练在场边的战术布置,俞牧州则同样感慨:“感觉热身的时候,大家上篮和投篮的劲都使大了。我还有一个队友,赛前不知道是在劝别人还是在自言自语,就一直说要放轻松。”

第一节比赛,南模中学的陈天乐上丢了一个篮,随后的几个回合里,他始终盯着自己的右手,仿佛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侍恒宇同样在比赛中遭遇难题:“现场观众让我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今天我们的罚球很臭,很多球都没有罚进。”

事实上,两队教练早已预料到决赛会发生的情况。为此南模中学在罚球训练的时候,刻意让队员们制造声响干扰罚球队员,而交大附中则在前一天的踩场环节训练了很长时间。

对于这批学生球员来说,日常比赛已经积累了不少篮球场上的经验,但如何将拥有观众的场外压力变成球场动力,则需要球员们临场不断摸索。

“印象最深的是我刚上场防守,断掉球后打成了一个2+1,场边的观众就开始用充气棒咚咚咚地敲,当时我就感觉氛围一下子上来了。”回忆整场比赛,王鸣轩印象最深的还是与球迷的互动。

赛后采访环节,几乎每位球员都提到现场观众对自己的影响,里面夹杂着紧张也包含着兴奋,就像侍恒宇所说:“篮球比赛是一项团队运动,更是一个体育竞技项目,它不只有输赢,还有和队友们在场上拼搏时的这种感受。”

现场观众。

谈到这场拥有2000名观众的校园篮球比赛,杨广也一脸笑意:“比赛对我们最大的提升就是‘学练赛’的结合。我们教学中经常谈到学和练,校园篮球也更多的是专注于课堂里的学和校园内的练。”

“这样的比赛让我们的赛事体系更加完备,球员想在学和练之后还有进一步提高,这种比赛是重点,同时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校园篮球,胜负只是比赛的一部分,参赛的另一层价值是让球员学会如何应对压力,无论是与对手过招还是应对场外的干扰,都是校园篮球不可或缺的一环。

牵动几代人的篮球纽带

举办一场拥有2000名观众的校园篮球赛,不仅弥补了过去几年球员们的遗憾,同样也为现场观赛的观众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邹昊鹏曾现场观看过NBA中国赛,但他觉得为校队呐喊时更加投入,“NBA中国赛是一种观赏,但这次比赛不光是一种视觉盛宴,还带着一种加油助威的感觉,因为我的室友就是校队球员,我是来给他应援的。”

相比于职业联赛,校园篮球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与球迷有更紧密的纽带——为球队加油的是同学,是家人,是毕业已久的校友。

决赛这场,王鸣轩的母亲陈莉带着一家子前往现场助威,“我和他爸、外公外婆、他姨父都来了,这次算是全家总动员,甚至连我们的邻居都来一起给球队加油。”

为了这场比赛,陈莉特意穿了红色的鞋子,外婆则选了红色外套,“我们当然希望球队赢球,但我觉得他们不要太在意输赢,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包括他自己也觉得,身边人给他鼓励的那种氛围,让他觉得很温暖。”

球馆另一处则坐着两位老人,二人并非某位学生的家长,而是学校的校友。

78岁的陈洪介绍道:“我是1957年进南模中学的,当时球队就已经有校队了,那个时候的教练姓赵。我们已经很久没现场看球了,听到有这个机会就赶来了。”

当陈洪给记者普及上海体育馆1973年建设时采用50个千斤顶进行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案时,很容易给人时空上的感慨——此刻的篮球不仅是一场比赛,反而更像一条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串联在一起。

因此校园篮球的意义不仅是一场比赛的胜负,更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核。

场外篮球活动。

就如Jr. NBA联赛希望通过比赛连接更多同学,也是为了让这种更加丰富的联赛体系感染更多没有站上赛场的普通学生,去了解运动并且从这份对运动的热爱中领悟到更多的体育精神。

南模中学教练孟家森赛后谈到一个细节:“我们南模中学有接近百年的传统,每天下午球队训练的时候球场旁边全部都是学生,学生们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球员训练,这已经成为我们校园的一个景点。”

也许,这就是体教融合最美的图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