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月内反弹近75% 特斯拉一周暴涨33%!A股新能源板块周一稳了?

月内反弹近75% 特斯拉一周暴涨33%!A股新能源板块周一稳了?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1月28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涨0.95%,本周累涨4.32%;标普500指数涨0.25%,本周累涨2.46%;道指涨0.08%,本周累涨1.8%。

特斯拉涨约11%,本周累涨33.32%,较1月份盘中低点涨近75%;以收盘价计算,仍然比1月3日108.10美元的低点上涨了65%。

最新的消息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关于他在华盛顿与美国高级官员就电动汽车进行会晤的报道是“真实的”。

此前,特斯拉股价大幅下跌,在六个月内下跌了40%以上。整个2022年,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65%,是上市12年来最糟糕的年份。

前两天(1月26日),#美股三大指数上涨,新能源车股普涨#就登上了每经热榜。

当时的消息是,特斯拉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中,特斯拉表示,“2022年第四季度是打破纪录的一个季度,2022年也是创造纪录的一年”。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提到,2022年对特斯拉来说在各个层面上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

根据特斯拉最新的业绩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总营收为243.1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77.19亿美元相比增长37%;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36.87亿美元,同比增长59%。两项业绩数据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交付方面,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全球生产超过43.97万辆汽车,交付超过40.53万辆汽车,创下新高,但仍稍低于华尔街此前所预期的42.9万辆交付量。

2022年全年,特斯拉实现营收814.62亿美元,同比增加51%;净利润125.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2.6亿元),同比增加128%。在此期间,特斯拉全球共生产136.96万辆汽车,交付131.39万辆汽车。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郑得锐摄

此次特斯拉未给出新的业绩指引,但其在报告中重申,将继续遵循2021年初开始提出的50%复合年增长率目标,尽快提高产量,预计2023年汽车交付量将达到180万辆。

在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上,一位分析师询问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产能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保守地给出180万辆的年产能目标。

马斯克表示,只给出180万辆的产能目标,是因为特斯拉生产有可能受到疫情、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如果2023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供应链中断等问题,那么特斯拉的产量可能会达到200万辆汽车。

特斯拉方面在财报电话会上证实,在第四季度交付的汽车中,约有51%是在12月交付的,享受了当时的一些大幅折扣。马斯克透露,特斯拉在今年1月份获得的订单量是产量的两倍有余。

不过特斯拉汽车的售价恐怕不会再降低。马斯克表示,由于需求强劲,特斯拉正在进行一些“小幅提价”。1月24日,特斯拉Model Y在美国涨价500美元。

有观点认为,特斯拉这波降价促销,效果非常明显,不仅带动了销量,也使得投资者信心增加了不少。此外,美股新能源板块近期也是持续大涨,对于A股新能源板块也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利好消息。

所以,节后新能源板块应该可以期待一下。

另一方面,日前创金合信基金经理曹春林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新能源板块的看法。

“因为去年市场整体不太好,虽然新能源汽车板块里面的股票业绩增速很快,但确实前期的估值比较高,所以整体上22年是新能源汽车把估值打回常态的过程。”

他认为,新能源车板块去年表现一般,估值被打回常态,但行业发展动能强劲,优质公司未来仍有机会,市场焦点将回归到企业的业绩增长。关于新能源的两大分歧,一个是渗透率,另一个是竞争格局。虽然去年渗透率增长较快,但增长空间依然广阔;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下龙头企业仍将保持优势。

曹春林指出,跟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相比,2023年的局势已然不同。

“2021年的时候,由于增速特别快,所以市场可以给一个很高的估值,现在增速降到40%,再往后可能降到30%,增速确实比20年、21年要下一个档次,整个估值也不像之前那么高了。”

“所以我们不要期待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股票估值再回到21年那样的高估值,这也不现实。它是估值相对合理,靠业绩增长来挣钱。”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特斯拉,A股,新能源板块,暴涨,低点,周一,反弹,计算,美股三大指数,标普500指数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特斯拉,A股,新能源板块,暴涨,低点,周一,反弹,计算,美股三大指数,标普500指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特斯拉,A股,新能源板块,暴涨,低点,周一,反弹,计算,美股三大指数,标普500指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