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当感染新冠的病人沉沉入睡,医院门急诊的世界才安静下来

当感染新冠的病人沉沉入睡,医院门急诊的世界才安静下来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沪上各大医院门急诊人数骤增,澎湃新闻于日前走访了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和瑞金医院。

2023年1月6日晚,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走道全都安排了病人,临时病床加塞期间,几乎插不进脚。当前的就诊环境显然不能与正常时日相比,惨白的灯光下,整个空间气氛显得沉闷异常。医护人员穿行其间询问病情,补液加水,从这头走到那头,折返回来继续,动作机械,忙个不停。她们的头顶上方有两块红色横幅,上面一块写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另一块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2023年1月6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本文照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2023年1月6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2023年1月6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家属陪着正在接受治疗的老人。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就诊的多为老人,有的手上吊着针,有的嘴上套着氧气袋,有的鼻子插着管子。一名老妇人,仰天而卧,张着嘴呼吸,平静的样子,但又让人担心。在靠近门口的地方,一名老妇人半躺在病床上,她的身边三四名小辈伺候左右,老人吸着氧气,浑然不知,沉沉入睡。在靠近走道的卫生间,临时安置了一排加床,老人多穿着纸尿裤,他们的子女或躺椅相伴,或伏在病床一角,随时等候召唤。在电子安检门一侧,一名全副武装的“大白”模样的家属,显然做好在此长时间打阵地战的准备——不让自己出现感染的疏忽,也不让自己亲人出现意外,全程她握着家人的手,面罩后是她警觉不安的眼神。

这些老人,或者病人是幸运的,在医疗挤兑高峰的阶段,医院抽调医护人员,挖掘潜力多放一张床,就多一份安慰给病人和他们的家属, 但是依旧不能让所有前来就诊的病人满意,一名女性大声抱怨来了四五个小时也未安排上床位。

2023年1月6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正在接受治疗的老人。

2023年1月6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正在接受治疗的老人和一位陪护人员。

2023年1月6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家属陪着正在接受治疗的老人。

2023年1月6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家属陪着正在接受治疗的老人。

2023年1月6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1月6日下午,瑞金医院门诊在三楼,候诊大厅上方的阳光漫散开来,照亮了这里的角角落落,也打在中间的绿色植物(植物不是塑料的)上,病人或站或坐,等待叫号进入就诊,秩序井然,也没有慌乱的迹象。这个区域外面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新冠病毒感染专病门诊。显然,这里看病已完全不需要出示任何核酸码之类的东西,如果不是因为这块牌子的提醒,它与相邻的核磁共振等放射检查就诊病区没有任何区别。

2023年1月6日,瑞金医院。一块牌子上写着:新冠病毒感染专病门诊。

2023年1月6日,瑞金医院三楼门诊。

稍早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前来急诊的新冠感染者占据80%,其中老年人比例又占了40%~50%,大部分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感染新冠导致疾病加重。他呼吁,针对没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果仅仅存在发烧、肌肉酸痛、轻微咳嗽,没有明显的胸闷、气促情况的,可以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区级医院就诊。

2023年1月6日,瑞金医院,等待看病的人。

2023年1月6日,瑞金医院,前来就诊的老人。

2023年1月6日,瑞金医院,前来就诊的老人。

1月4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市健康促进中心就感染了新冠,如何判定该线上问诊、就近就医还是去急诊,给出具体意见。目前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实现了每周七天发热诊疗及其延时服务的全覆盖,并且抗病毒药物等医疗资源优先向社区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接诊后会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规范提供药物、氧疗、营养支持等服务,防止轻症转重症;一旦出现重症风险,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绿色转诊通道及时转运、安排救治。用好“分级诊疗”,既能得到及时治疗,也能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让出一条“生命通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