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百科 2019年中考知识点历史与社会部分(2019年中考历史背诵默写纲要答案)

2019年中考知识点历史与社会部分(2019年中考历史背诵默写纲要答案)

学生会发现中考历史很难通过中外知识点的改革来复习。下面边肖为您带来2019中考历史冲刺:中外改革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外改革比较

1.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之比较

相同点:

(1)背景相同:改革前,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3)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

差异:

结果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在短短几十年内把日本从一个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东方小国变成了世界强国。中国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只进行了103天就被顽固的封建势力扼杀,所以中国没有走上富强之路。

2.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德川时代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封建统治的危机虽然很严重,但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的勾结,封建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

(2)领导力:

虽然日本资产阶级尚未成熟,但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少壮派充当了暗箭伤人运动的领导者。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根据地,分阶段完成了清理旧敌对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薄弱,只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封建势力强大,变法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

日本德川时代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在中国的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虽然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改革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改革势力不掌握政权,保守势力强大,无法实施。

国际环境:

(1)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还没有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戊戌变法已经是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这个时候,帝国主义列强从来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的改革运动非常不利。

3.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似性: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两者都是历史的转折点,有利于资本的发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已经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2)差异:

改革的内容不同;

影响不同:俄国摆脱了农奴制危机,日本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民族危机。

4.中国和前苏联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

(3)苏联改革失败的启示:(或苏联解体的教训)

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改革要针对西方宣扬的一些观念和价值观采取正确的对策。

5.列举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似之处。

相同的背景:都是在国家经济困难、政局不稳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

前提是一样的:都不会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

同样的影响:两者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对以后的发展影响重大。

改革回顾

改革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部分或根本的调整和变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也可以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有各种形式。

从改革的程度来看,一种是不触及根本制度的局部调整,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等;一种是彻底改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导致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如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

从性质上讲,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内容上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结果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

知识点总结

一、地主阶级领导下的改革

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进行的一次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内容:前期以“自强不息”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后期以“求财”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产业;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于70-80年代。创办新学校,派遣留学生。

(5)评价: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洋务运动创办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第一步)。

第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戊戌变法

1.国内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中国面临分裂的危机。

国际背景: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4.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改革者;经济:鼓励私营企业兴办工矿企业;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于是,统治者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改革,以挽救执政危机。

(2)时间:1861年;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5)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2)不允许地主买卖农奴,干涉农奴生活;(3)农奴被“解放”后,可以得到一块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回。

(6)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和

(7)评价:是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最积极的意义是使几千万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一是沙皇的专制统治在政治上没有改变,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二,农民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毕竟加速了俄罗斯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罗斯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3)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学习对象:西欧和美国列强;

(5)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设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2)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现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社会生活:崇尚“文明”,即学习欧美,努力发展教育(对后世影响深远)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6)影响:使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成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资本主义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危机,激发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中国开始走向政治现代化。中国的维新变法在中国主张君主立宪,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学习日本的表现。

(4)罗斯福新政

(1)背景:(1)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时任总统的胡佛及其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延缓了危机的发生。1932年大选,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击败在任总统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总统。

(2)时间:1933年;

(3)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引导,消除经济危机。

(4)“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引导。

(5)措施:整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注: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核心法令是《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注:田纳西水利工程是当时美国设立的最大工程。公共工程为人们创造了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

(6)影响:(1)美国摆脱经济危机,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2)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美国资产阶级统治;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注: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第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前苏联以前的所有改革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造成了苏俄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1)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收制度;大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3)自由贸易代替实物配给。

(3)“新”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局。

2.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含义: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高度集中的个人权力)

(2)形成的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

(3)评价:形成于苏联被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它对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国家从农民身上拿的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率低下,大量资源被消耗和浪费。

(4)对中国的启示:

政策的制定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

3.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

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以“经济改革”为主,未能取得成效;着眼于后“变法”,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下放。

5.苏联解体了。

(1)“八一九”事变

1991年,在“新同盟条约”即将签署之际,引发了“八一九事件”,阻止了同盟解体的趋势。戈尔巴乔夫下台后,“叶利钦”掌控大局。“八一九”事件本来是为了维护苏联,却成了加速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苏联解体的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放弃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改革过于激进。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苏联解体解释的原因:

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也遭受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列举俄罗斯国名在世界历史上的演变:

沙皇俄国(1917年3月前),俄国(1917年3月-11月),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

苏联(1922年底至1991年底),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

(2)东欧的改革

1.背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国家照搬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改革势在必行。

代表:匈牙利的改革。

结果:东欧的改革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我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改革已经走上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突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全体农民,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纠正了管理过于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弊端。这种责任制的基础是土地公有制。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从简政放权、政策调整阶段进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一大批国有企业试点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

(4)历史改革的启示:(1)优秀的人能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3)扩大对外开放,博采众长,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外来文明不可复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需”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趋势。(5)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协调和谐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2019年中考知识点历史与社会部分(2019年中考历史背诵默写纲要答案)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2019年中考知识点历史与社会部分(2019年中考历史背诵默写纲要答案)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2019年中考知识点历史与社会部分(2019年中考历史背诵默写纲要答案)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