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在哪?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在哪?

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8个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中国电影人齐聚一堂,对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电影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陈道明、张颂文、郭帆等创作者,以及博纳影业、阿里影业等从业者和专家学者一起,从各自角度出发,发表了真知灼见。该分论坛由中宣部电影局主办。

分论坛现场合影

毛羽(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

今年以来,电影行业在春节档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前五个月的票房达到了211亿元,同比增长45%,为电影业全面复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电影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距离。

毛羽

特别是经历了疫情以后,电影投融资的热情和能力下降,优秀影片有效供给不足,传统电影发行方式亟待转型提升,电影全行业经营困难尚未根本缓解,这些问题比较突出,这需要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正视差距,共赢挑战,着力解决电影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更快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方向转变。

中国电影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全力做好电影的内容生产、做大做强电影市场、推动科技赋能电影、推动中国电影高水平开放、积极做好电影公共服务。

陈道明(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去年中国电影有400多部,以前最高的时候有800、900部,你们谁能说出10部电影的名字?可能有,但比较少,这就是质和量的关系。

必须处理好电影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数量是基础,质量是保证,只有相对好的电影数量才是生产高质量电影的保证。我们不能拿数量代替自己的业绩。宁可电影少一点,看似业绩不是很辉煌,但质量上去了比业绩好得多。

任何电影都可以拍得很好看,主旋律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一些电影的成功正说明了观众的选择。博纳出了很多有力量的电影,赚了很多钱,这是双赢。

陈道明

电影类型也需要更加丰富,不必为了追求宏大叙事,纵观中外电影,从来不乏小而美的电影,这是对观众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因此要坚定信心,保护自己在观众中的信任,保护我们这个职业。

对于中国电影,我充满了信心,我们的电影人有能力创造出优秀的电影。中国的故事从古至今讲不完,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近年来很高兴看到涌现出一批有硕果的中青年导演、青年演员、青年编剧。我希望中国的演员不断换新面孔,不断注入新的力量,不断注入新的人才,创造出新的多样化能引起观众喜欢的作品。

观众是爱看电影的,即使是在流媒体时代,在影院看电影也是无法取代的方式,作为电影人要守护好这份信任。在一部电影的创作前,需要思考电影的质量如何保证,思考电影和观众的关系,电影和生活的关系,思考电影本身的文学性、艺术性、社会性、哲学性,思考电影的影响力。一部电影出来,赚钱了,但在艺术领域的生命力能活多长,思考一部电影是否能成为历史的经典,我们如何将生活思想化,再把思想生活化,这个落实的过程就是创作的本身。中国的电影永远青春!

于冬(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总裁)

今年是电影行业全面复苏蓄势待发的关键一年。过去三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中国电影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下游影院受影响最大,单体影院平均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曾经算了一笔账,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曾达到了642亿人民币,折合98亿美元,而这一年北美市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票房收入是110亿美元,我们已经非常接近,第三名的日本市场票房29亿美元,印度市场是19亿美元,我们甩开第三名3倍以上。2020年前中国电影保持17年复合增长,按照2019年642亿票房不增长的情况下,2020年到2022年应该取得超过1900亿元的票房,实际上疫情三年票房只有900亿,电影行业蒸发了1000亿。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曾经创下17.3亿的观影人次,疫情三年,我们也差不多失去了近30亿的观影人次。

纵使情况艰难,中国电影广大影视工作者依旧顶住了压力,努力创作,在进口影片缺位的情况下,《长津湖》《流浪地球2》等一大批优秀电影抗顶了中国电影市场,900亿票房来之不易。

今年年初,春节档迎来了开门红,观众回流,市场快速复苏,给予了电影工作者极大的信心,提振了行业士气。如今随着影院全面恢复运营,优质影片陆续定档上映,截止到5月29日,全国的票房已经超过了220亿元,预计今年票房将突破550亿元,接近600亿元,可以恢复到2019年的85%以上。

接下来,我们如何吸引三年失去的30亿观影人次走进电影院,把失去的1000亿票房拿回来,这正是我们要深刻思考,并为之努力奋斗的。

郭帆(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导演)

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将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规律影响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广泛地影响生产关系和组织结构,我们的团队会密切关注这些技术的发展动态,勇于创新,希望能不断地探索创作的可能性,积极地应用更多先进的拍摄制作、放映技术,提高电影视听效果和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带来更丰富多元化的观影体验。

我们团队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决心勇立技术潮头,把握好这次有可能弯道超车的时代机遇,面对人工智能的到来,不管是我们和好莱坞,我们有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张颂文(演员)

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艺术,不管再落后或者再强大的国家,艺术是我们的灵魂。全球公认有八大艺术,分别是文学、音乐、绘画、舞蹈、建筑、雕塑、戏剧、电影。我有时候想电影是否重要?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看电影是我回忆里很美好的环节。

张颂文

今天的职业演员来源途径很多,各个领域都加入了演员队伍。我倍感珍惜北京电影学院的教育,因为艺术院校的表演教育告诉你要尊重表演这门艺术,因为表演艺术在电影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螺丝。也有人把电影表演的美学称之为电影美学,电影永远离不开演员的表演。

我们国家的电影表演已经有过百年的历史。今天,中国有电影家协会,也有电影表演学会,我们的表演美学,有前人替我们开创先河,在二三十年代已经树立了美学基本特征。到今天,我们和全球电影人站在一个水平线上。

我对电影的思考没有很庞大,回到个体,今天中国的演员应该和全球的演员共同进步,甚至在同一个舞台上也不惧怕和他们比拼和PK。只要我们有高质量的电影、高质量的剧本、高质量的制作团队,我们演员就敢在这个舞台上和全球同行一起共享盛世。

中国的演员拥有5000年的文明传承,拥有现代化发展的继承,这就是我们的自信和底气,希望中国的演员在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里,我们能打出中国演员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与诸位同行一起共勉,一起发展高质量电影。

李捷(阿里影业总裁)

过去十年,是中国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十年,截至目前,我国银幕数量超过8万块,稳居世界第一。

我们注意到高速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平均1万人拥有0.6块银幕,平均每块银幕每周放映的影片数量为11.8部,而北美平均1万人拥有1.3块银幕,平均每块银幕每周放映的影片数量为17.5部。由此可见,虽然我们的规模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质量尚有差距,这也是未来从一个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向上,科技发展也在持续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变革,我们如何在“电影+互联网”的融合中重塑电影发行的模式,深挖电影市场的潜力,这正是我们想与各位领导嘉宾共同探讨的话题。

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正在进入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于购票、宣发、放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传统的线下购票到以票价优惠为竞争力,从而到选座体验为创新卖点,最终到观影决策为核心的数字化消费变迁,在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下,中国电影观众确实已经享受到了全世界最好的观众购票消费体验。

虽然用户的电影消费体验在不断地提升,但当下电影宣发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用户触达媒介和手段无法达到规模化效果,影片宣发的重点已经慢慢从热度逐渐向口碑倾斜。

在“电影+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时代,扩大优质影片的供给,提供差异化档期选择,强化数据化宣发,是电影发行迈向更高动力的关键路径之一。

互联网与电影融合不断加深,已经成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缩影,我们从为电影广泛传播走向为电影深度服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电影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不仅推动了电影产业链的变革,也助力我们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未来我们将继续践行内容上秉持小人物、真英雄、大情怀、正能量的价值观,做好科技平台,提升技术水平,开放包容,共同助推中国电影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现场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国电影发展的巨大成就相比,中国电影影响力还没有达到深度、广度、强度。迄今为止,虽然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在国内不断突破,但华语片在海外票房最好的成绩仍然是2000年的《卧虎藏龙》,创造了2.1亿美元的国际票房成绩,15亿左右人民币。2000年出品的国产片《英雄》国际市场是1.5亿美元的成绩,至今没有被刷新,差不多已经有21年了。

本年度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分别以6.6亿美元、5.98亿美元、2.21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位居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的第四位、第五位、第十一位。但至今为止,这些高居榜首前列的影片主要还是依靠内地的单一市场,本土市场之外的传播能力还是不足,以全球排名第四的《满江红》为例,内地票房6.54亿美元,但海外总票房只有1300万美元,排名第五的《流浪地球2》内地票房5.8亿美元,海外票房不到3000万美元,差不多有2亿人民币左右,但相比超过40亿的国内票房成绩来说,海外票房成绩只占比5%。

全球票房前二十大部分外国电影,其海外票房都超过了本土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电影主要还是内需市场,海外和国际传播力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在电影强国建设中,我们认为中国电影必然承担着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必然要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力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的贡献。

因此,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荐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和优秀文化,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中国电影未来面临的重要使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